你的位置: 金鑫优配-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我国合法的配资平台 > 口碑最好的配资平台 > 股票杠杆交易app 项羽“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把失败归于天,天能答应吗?——谦虚使人功成名就,骄傲使人身败名裂
热点资讯

股票杠杆交易app 项羽“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把失败归于天,天能答应吗?——谦虚使人功成名就,骄傲使人身败名裂

发布日期:2025-02-16 23:17    点击次数:81

股票杠杆交易app 项羽“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把失败归于天,天能答应吗?——谦虚使人功成名就,骄傲使人身败名裂

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庸人自以为自身的实际远远超过所得到的结果股票杠杆交易app,自视才高八斗,颇有造诣,但是却一生潦倒,他们找不到原因,就去怪命不好,怨天尤人股票杠杆交易app。

历史上的典型人物可能要数项羽了。他身为楚国贵族,历代将门之后,力大无比,勇武过人,自称“力拔山兮气盖世”。楚怀王命令两支军队攻打秦,一支是项羽北上,去救赵国,一支是刘邦西征,攻秦国首都咸阳。项羽对抗的是秦军主力章邯,在巨鹿之战中他主动出击,取得胜利,解了赵国的围,收降章邯,生擒王离,在新安坑杀了二十万秦朝投降的士兵(这做法必遭天谴)。这一路同刘邦的西征军不同,遭遇的都是秦军的主力,可以说项羽消灭了秦朝百分之七十的兵力。刘邦攻入咸阳其实是捡了个大便宜,当时,他驻军灞上,兵力只有十万,而项羽也逼近咸阳,驻军鸿门,兵力有四十万,此时有了著名的鸿门宴。之后项羽分封十八王,刘邦偏居小小的蜀。似乎接下来顺理成章地项羽应该兵进咸阳成为皇帝,中国历史上秦之后应该是“楚”,而非“汉”。但是随后的五年时间(公元前207年到202年)历史的演绎却让人大跌眼镜,这个西楚霸王非但没有成为皇帝,也没有做到稍其次成为藩王,最后性命难保,结局凄惨。

在楚汉战争的末期,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他突围后逃到乌江边时只剩下28人追随,而后面有汉兵的追兵5000人。他连心爱的虞姬也保护不了,她为了不拖累项羽突围,突围前自杀了。自诩“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混到这个地步,真是惨!他没有选择回到江东,东山再起,而是放弃了。他在自刎前仰天悲叹:“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也,非战之罪。”出自《史记·项羽本纪》。意思是“老天爷要灭亡我啊!不是(我)作战的过失。”到这个地步还执迷不悟,把失败的原因归于“天”,“天”虽然不能言,但是能答应吗?!可见他此时肯定认为自己的悲惨境遇是与自己的才能、气概完全不相称,输给刘邦是不甘心的。他自视甚高,这句悲叹是典型的怨天尤人。

展开剩余77%

项羽的失败我认为主要是他自己的原因:

一、项羽世代居住在楚王分封给他家族的封地“项”。项羽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是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害的楚国大将。项梁也是将军,是士大夫阶层。因此项羽出身算是官二代,比曾经下田做农活的刘邦兄弟高一些,项羽身为名门武将之后,对民间疾苦了解得更少,少了一些社会的磨炼。

二、项羽文化素质非常低,而且不注重自我提升。相传,项羽小时候学习写字、剑术都不好,项梁责备他,他却理直气壮地辩解:“写字,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他的武将世家也没有能给他多少文化上的熏陶,从“写字,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可看出他认为读书没有什么用,更不要说学习圣哲的智慧了。父辈留给他的是尚武好勇,作战时冲锋陷阵,以一当十。可见他是一个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武夫。这一条最要紧,决定了他格局不宏大,目标不高远。

再来看看刘邦的文化素养,他在起事前通过了秦朝的公务员考试,成为泗水亭长,这说明他至少达到了能读会写的程度。他晚年欲换太子刘盈,改立戚夫人所生儿子刘如意,却由于有四位很有实力的贤人出山协助太子而无法遂愿,于是作《鸿鹄歌》劝慰戚夫人。

【鸿鹄hú高飞,一举千里。羽翮已就,横绝四海。横绝四海,当可奈何!虽有矰缴,尚安所施!】

“矰(zēng)缴:系有丝绳、弋射飞鸟的短箭。矰,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百度百科点评“此诗用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出羽翼丰满的鸿鹄一飞冲天、无所困厄的壮阔景象,表明作者对换立太子一事的无能为力,显露出他欣喜、无奈、痛苦、冷静一系列情感交织的复杂心态。全诗采用暗喻手法,通体运用四言,传达着作者难以直述的多重情怀。”刘邦用鸿鹄比喻已经羽翼渐丰的太子,生动、传神,和曹操的《龟虽寿.东临碣石》也相差不多。用字也比较深奥,而且准确。比项羽的“力拔山兮气盖世……虞姬虞姬奈若何”肯定是要水平高些了。

文化素养较低决定了项羽如下四个弱点:

A有匹夫之勇,无成事之谋。不会用人、容人,集合众人之力,导致手下的韩信、陈平、项伯都反叛到刘邦那里,大大地瓦解自己,壮大敌人。而且反叛过去的人既了解楚军士兵的动摇也深知项羽本人的缺点,出的主意招招致命。项羽任人唯亲,如项伯,项庄。而刘邦有容人的雅量,刘邦的老婆和父亲被刘邦的叛将雍齿囚禁过,期间遭受过残酷的虐待,后来他辗转魏国、赵国,灞上之盟后再次跟随刘邦,刘邦让他将功补过,建国后依然封雍齿做什邡侯,让其享受荣华富贵。刘邦有虛怀纳谏的智慧,对重要谋士张良绝对信任,言听计从。要打赢一场战争不是靠匹夫之勇,而是联合一帮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拼,指挥将军、勇士去战斗,需要主帅“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首要的是知人、识人,培养副手,其次有远见卓识,雄才大略,还要周密策划、坚决执行,还要团队协作,同舟共济。因为项羽综合素质欠佳,这些方面都是短处。

B刚愎自用,唯一的谋士范增也不能完全听从,坐失良机。鸿门宴上范增多次以目示意他击杀刘邦,而项羽轻敌大意,被刘邦的“甜言蜜语”和示弱灌晕了头,犹豫不决,最终没有行动,而放虎归山。这个轻敌还是由于他根深蒂固的自负。

C彪悍、残忍,涂炭生灵,失去民心。不按投降时的约定,在新安坑杀二十万已经归顺的秦兵。进入咸阳后,屠戮并烧毁秦朝宫室、杀秦王子婴,而之前刘邦在灞上时,子婴用丝带系在脖颈上,下马,在路边奉上国玺,刘邦是受了降的,并没有做这些杀戮,如果他以后做皇帝,那么可以减少秦朝原有官吏的仇恨,降低统治的阻力,也便于吸引有用之才为新朝服务,利于国家的发展。这也印证了楚国的老将们对项羽的评价:“僄悍滑贼”及“所过皆残灭”,可能成不了事。

D目标不远大,没有大战略观。当项羽占领秦都咸阳后,不是坐下来思考如何定都咸阳,治理国家,而是纵容士兵掠夺财物、杀戮百姓,还一把火烧了秦宫,最后离开咸阳,回他的西楚。有谋士当时劝他定都咸阳,他却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老家,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所以我要回到江东去。”土匪就是下山,抢钱抢人,饱掠之后,就回山寨上的老窝,项羽的认识只限于此。如此短见、虚荣,难怪谋士骂他真是“沐猴而冠”,猴子洗了澡,穿衣戴帽,可终究不具有人的智慧。这样短浅的见识让许多谋士不愿归附他,谁会把身家性命和一只有勇无谋的猴子绑定在一起呢?

可以说项羽的失败是他的自负的必然结果,而近代史上的曾国藩与之刚好形成鲜明对比,非常谦虚,甚至接近自卑。在湘军东征初期,军事可谓顺风顺水,在短短半年内,水陆两军已经由长沙打到湖口,兵临九江府城下,成夹击之势。而且曾公极得民心,百姓送羊猪犒劳军队,焚香敬拜,络绎不绝。曾公在面对如此巨大的功业时,没有沾沾自喜,他在咸丰四年十一月廿三日写给四位弟弟的信中说:

【名者,造物所珍重爱惜,不轻以予人者。余德薄能鲜,而天下之大名,虽由高曾祖父累世积德所致,而自问总觉不称,故不敢稍涉骄奢。】

我的译文是“名声,是造物主所珍重爱惜(的东西),不会轻易地给予人。我道德浅薄、才能不足,而享天下的大名,虽然是因为高、曾祖父很多代祖先积德才产生的,而我扪心自问总觉得(自己的实际与大名)并不相称,所以不敢有一点骄傲、奢侈。”

曾公首先说造物主是不会把大名轻易给予人的,意思并不是夸耀自己很能干,得到了这难得的名,而是表达如果上天给了,那就一定要接受的人相称才行,否则就会收回,那人就会被降灾。这也是阴阳消长之道,曾公担心自己hold不住这样的盛名,导致灾祸。接着,他再推功给家中的先辈们,认为是祖辈累世积累的福报,是父母一生教诲的结果,自己的功劳很小,总觉得自己的实际与现在的名声、功业不相称。他告诫家人们不可骄傲、奢侈,告诫自己的军队,尤其是有绝对优势的水师不能盲目自大,孤军深入,以至于水师中的士兵笑话主帅胆小怕事。但是恰恰这种谦虚得近于自卑的品质成就了曾公,让他平定了太平天国,成为挽狂澜于既倒的大清中兴名臣,还开启了振兴中华的洋务运动。我赞同梁启超的评价“曾文正公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老话“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还没有说清楚两者的霄壤之别,应当是“谦虚使人功成名就,骄傲使人身败名裂”。

上文节选了一部分家书,这篇家书比较完整的品读请参见博客中拙文《达人反思自己不应该得到大名大利,反倒可以长久;庸人自视才高,怨天尤人,则必有灾戾——读曾国藩家书心得》

发布于:四川省

----------------------------------